為推動秸稈禁燒工作,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建立了責任到人逐級包保機制,轄區各村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巡邏、死看死守,嚴禁露天焚燒秸稈。
近些年,隨著霧霾問題日益嚴重,一到秸稈焚燒季,從國家各部委、省(區、市)到地市、縣甚至鄉鎮,都會采取措施嚴禁秸稈焚燒。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秸稈“禁燒令”執行不力將直接問責基層干部。經修訂并于8月1日起施行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規定,露天焚燒秸稈者,可以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秸稈“禁燒令”的制度設計看似嚴苛,但在不少時候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力,以致出現“年年禁燒年年燒”的怪象。秸稈禁燒屢禁不止固然有監管乏力的因素,但筆者認為,更為關鍵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的“禁燒令”偏離了農民的利益訴求,不接“地氣”。一方面,傳統的耕作方式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另一方面,隨著省柴節煤技術的推廣,在農村普遍使用新能源的情況下,秸稈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因此,政府更多依靠秸稈“禁燒令”去“堵”,而沒有充分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去“疏”,其效果自然有限。我們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的
秸稈壓塊機、
秸稈顆粒機可以把農作物秸稈壓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物質顆粒燃料是替代煤等化石能源最佳的選擇。

筆者認為,要讓“禁燒令”盡快擺脫“有禁難止”的窘境,唯有堅持“疏”“堵”結合,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之力,加強技術扶持、財政補貼等,切實幫助農民合理解決廢棄的秸稈,才是真正解決焚燒不止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要加大對秸稈正確利用的宣傳,力求家喻戶曉。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重要的有機肥源。據測算顯示,將秸稈翻壓還田或覆蓋還田,一般都能增產10%以上,其效果比焚燒要好;秸稈還田具有增肥、改土、保墑的作用,并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避免板結;同時,還可有效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秸稈還了田,不僅解決了以前大量廢棄秸稈無處去的問題,還增加了土地肥力,可謂一舉多得。但要推動秸稈還田,還需要政府幫助農民解決秸稈還田的經費問題,譬如河北、上海、哈爾濱等省市就出臺了深耕補貼政策。
另一方面,要進行源頭治理,加大秸稈回收與綜合利用的力度,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因此,政府必須在加強對秸稈的綜合利用方面“找出路”,打通秸稈綜合利用“最后一公里”。政府可出臺秸稈收購或秸稈再利用技術支持、創新鼓勵政策,對從事秸稈回收再利用的企業給予補貼或稅收減免,這樣可以讓企業有效益、老百姓有收入,從而進一步拓寬秸稈回收利用渠道。政府部門可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動秸稈利用“五化”,即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同時將秸稈處置產業線設置到老百姓身邊,以便于秸稈的回收。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秸稈綜合利用
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