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做為一種經(jīng)濟作物其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因此,靠傳統(tǒng)的自然通風晾曬很難保證及時有效地對已收獲的南瓜籽進行脫水。2003年初,我們開始研制多功能小型南瓜籽烘干機,在當年秋收前,進行了生產(chǎn)試驗和使用,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
1、設計方案的確定
剛收獲的南瓜籽,水分在60%~70%之間,而且由于南瓜含糖較多,使得南瓜籽的表面黏結性很強,即使是用水漂洗過的南瓜籽,干燥后有不少仍黏在一起,須攪動才能使之散開。烘干南瓜籽主要應解決降水幅度大和烘干后的籽粒易黏連而產(chǎn)生架空現(xiàn)象,所以南瓜籽
烘干機的結構應能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
由于南瓜籽水分大,黏度大,因而,烘干層過厚,即增加了氣流阻力,不利于水分擴散,同時也容易產(chǎn)生黏連。經(jīng)過多次的試驗和分析,確定干燥層厚度為120mm。
有關研究表明,大風量,對高水分谷物的降水效果比較顯著。烘干小麥的單位氣流量為16.5m3/rn3 min(谷物),因而,烘干南瓜籽的單位氣流量應適當加大,但氣流量過大,使氣流速度增高,就會造成谷物的流動,應加以控制。經(jīng)試驗確定單位氣流量為22.5m3/m3 min(谷物)。富通新能源不但生產(chǎn)銷售木屑烘干機等鋸末木屑成型機械設備,而且還大量銷售
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等生物質燃料成型機械設備。
烘干溫度對干燥速度的影響非常大,溫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但是,南瓜籽的結構特征是:面積比較大,而且板很薄,同樣的結構,烘干溫度過高時,如果受熱稍有不均極易產(chǎn)生變形,變形后的南瓜籽,雖然不會影響品質,但外觀差,會降低等級。因此烘干溫度不能過高,經(jīng)測試,溫度控制在60~70℃之間,比較合適。
由于南瓜籽烘干后就不能變質和被污染,因此,烘干所用氣體必須是純凈的熱空氣。不能讓燃燒氣體直接進入烘干機內(nèi)進行加熱。所以烘干熱源選擇為間接加熱空氣的熱風爐。為了降低運行成本,燃料選擇煤。
南瓜收獲期不超過1個月,而收獲的南瓜籽必須及時脫水,否則就無法儲存,也就是說烘干機的使用時間不超過1個月,若烘干機只限于烘南瓜籽,其利用率就太低了,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在設計烘干機結構時,我們在參考了許多大型連續(xù)式谷物干燥機的結構后,將該機設計為多功能連續(xù)工作式,即:不用停機可同時進料和出料。并且該機不僅能烘南瓜籽,也可烘干麥類、豆類和玉米等其他作物,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由于該機直接面對農(nóng)戶,生產(chǎn)率的確定就應以能夠在收獲期內(nèi)將每天收獲的南瓜籽及時烘干為前提。根據(jù)農(nóng)戶提出的每天(24h)烘干1~2t南瓜籽的要求,該機烘南瓜籽的生產(chǎn)率確定為170kg/h。
綜上所述,該機的設計方案為薄糧層,低溫,大風量,多功能連續(xù)式工作,生產(chǎn)率為170kg/h。
2、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
2.1結構特點
烘干機組結構如圖1所示。
該機是小型烘干機,為減小結構尺寸,簡化機構,降低成本,主要由料箱、烘干段和排料機構組成,省略了緩蘇段,因而,烘干后的物料緩蘇要在機外進行。該機的烘干段采用折板式結構,待烘物料自然堆積在內(nèi)外折板之間的空腔內(nèi),熱空氣由上下折板之間的空當通過,穿過物料走了近似型的路線。較之熱空氣直接通過篩網(wǎng)穿透物料的烘干段結構相比,在折板之間,熱空氣走的是曲線,增多了與物料接觸的機會,提高了換熱效率,而且在折板內(nèi),熱空氣可互相交會,在物料中產(chǎn)生了擾動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小物料烘干的不勻度。
排料采用撥板機構,該機構的特點是結構簡單而且物料的破碎率低。不排料時,物料按休止角自然堆積在托板11和滑板9之間。排料時,隨著撥板10的擺動,物料被撥動并從托板兩端落下。與此同時,料箱和烘干段內(nèi)的物料下落,填補排料產(chǎn)生的空缺,使排料能連續(xù)進行。
熱風爐由爐體和換熱器兩部分組成,爐體由耐火材料砌筑,換熱器為煙管式,由金屬材料制成,采用爐體和換熱器分離的設計,可以避免整體式熱風爐由于一個部件燒損,而造成整體報廢的缺點,維修也比較方便。
離心風機采用正壓式送風,即風機直接吸收外界的空氣,送入換熱器中,經(jīng)過加熱后再到烘干機中,這種結構設計保證了風機始終接觸的都是低溫空氣,避免了風機零件過熱,提高了風機使用壽命。
2.2工作原理
該烘干機組工作時,先將待烘物料從烘干機上部的料箱加入,物料沿著烘干段折板間的空間流到下部的托板上,隨著物料的不斷增加,按自然休止角逐漸向上堆積,直到充滿整個烘干段和料箱,結構見圖1。上下折板間是熱空氣的通道。
加滿物料后,啟動熱風爐和風機,熱風就會通過風道4,送到烘干機內(nèi),在烘干機內(nèi),熱風經(jīng)過內(nèi)折板間的空當時入烘干段內(nèi)與物料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氣體和物料中的水分通過外折板間的空檔而被排出機外,熱空氣運動路線如圖1中箭頭所示。該機烘干段是外露的,烘一段時間后,可通過外折板間的空當取樣觀測,發(fā)現(xiàn)水分適當就啟動排料機構進行排料。排料機構由調速電機和撥板組成,調整電機轉速可調節(jié)撥板擺動的頻率,實現(xiàn)不同的排料速度。工作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連續(xù)排料和間斷排料兩種方式。連續(xù)排料就是調整好排料機構的排量,使其不間斷地工作。該方法適合于水分小,烘干速度較快的物料,間斷排料就是烘完一段,排出一段,物料在烘干機內(nèi)不是連續(xù)運動的,而是斷續(xù)的。該方法適合烘干水分大,烘干速度慢的物料。南瓜籽就適合用該方法烘干。
由于南瓜籽黏性大,烘干后易架空,影響物料流動。因此,需要人工及時處理使之消除。該機沒有緩蘇段,所以,排出的物料要進行攤涼,待其降溫后才能儲存,否則易回潮。
3、試驗和結論
該機共試制2臺,于當年10月分別進行烘干南瓜籽的生產(chǎn)試驗。經(jīng)試驗測定,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且與設計計算的數(shù)值比較吻合。用盧比較滿意。其中1臺在烘完南瓜籽后被用戶用來烘干有機顆粒肥。該顆粒肥由畜禽糞便加一定量的黏土和添加劑經(jīng)過機械攪拌和擠壓而成。直徑6mm,長度20~30mm,密度為0.90~ 0.96g/ cm3。原始水分23%~30%,烘干后要求水分低于13%。經(jīng)測試該機烘顆粒肥時,生產(chǎn)率為700~1 000kg/h,而且操作簡單,方便,用戶對此非常滿意,充分體現(xiàn)了該機的多功能通用性。
試驗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該機曾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南瓜籽的黏結和架空問題。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排放南瓜籽時,烘干段中總有部分南瓜籽黏在一起,產(chǎn)生架空,既阻礙了上層物料下落,又產(chǎn)生了一些空腔,從而造成局部漏風,損失熱能。這種情況需要人工將黏在一起的南瓜籽攪開,消除架空。經(jīng)對產(chǎn)生架空的南瓜籽取樣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南瓜籽大都是未經(jīng)漂洗或漂洗不徹底的,其表面雜質較多,因而脫水后易黏在一起。由此可見,要解決南瓜籽架空的問題,除了對機械結構和性能做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外,更重要的是要從烘干工藝上加以控制。為此,我們重新選擇了經(jīng)過徹底漂洗的南瓜籽入機烘干,并將烘干段折板的角度由原來的1350調到1450。以增加南瓜籽的下滑能力,經(jīng)過試驗,效果非常明顯.架空現(xiàn)象消失。另外,經(jīng)過漂洗的南瓜籽,若先放置一段時間后使其表面水分涼干后再入機烘干,效果會更好。
對于烘干機來說,性能和工藝是分不開的,要使其具有良好的烘干性能,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烘干工藝與之相配套。該機是多功能烘干機,烘干何種物料就應該采用何種相應的干燥工藝。今后,我們將在優(yōu)化機械結構完善其性能的同時,對干燥工藝做進一步深入研究,使性能和工藝得到最佳結合,效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