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物理轉換技術是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指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即將生物質粉碎至一定的粒度,在一定條件下,擠壓成一定形狀且密度較大的成型物的過程,從而解決生物質形狀各異、堆積密度小且較松散、運輸和貯存使用不方便、提高轉換利用的熱效率等問題。通常生物質壓縮成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壓縮成型初期,較低的壓力傳遞至生物質顆粒中,使原先松散堆積的固體顆粒排列結構開始改變,生物質內部空隙率減少。第二階段,當壓力逐漸增大時,生物質大顆粒在壓力作用下破裂,變成更加細小的粒子,并發生變形或塑性流動,粒子開始填充空隙,粒子間更加緊密地接觸而相互嚙合,一部分殘余應力貯存于成型塊內部,使粒子間結合更牢固。經壓縮成型后的燃料熱值高,著火容易,燃燒完全,幾乎不產生S02,故亦稱為“清潔燃料”,也可作為氣化爐的燃料,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
木屑顆粒機專業壓制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
對于木質素等黏彈性組分含量較高的原料,如果成型溫度達到木質素的軟化點,則木質素就會發生塑性變形,從而將原料纖維緊密地黏結在一起,并維持既定的形狀。成型燃料塊經冷卻降溫后,強度增大,即可得到燃燒性能類似于木材的生物質成型燃燒塊。對于木質素含量較低的原料,在壓縮成型過程中,加入少量的諸如黏土、淀粉、廢紙漿等無機、有機和纖維素黏結劑,也可以使壓縮后的成型塊維持致密的結構和既定的形狀。因為這些黏結劑加入后,生物質粒子表面會形成一種吸附層,使顆粒之間產生一種引力(即范德華力),同時在較小外力作用下粒子之間也可產生靜電引力,致使生物質粒子間形成連鎖結構。
被粉碎了生物質粒子在外壓力和黏結劑作用下,重新組合成具有一定形狀的生物質成型塊,這種成型方法需要的壓力比較小。對于某些容易成型的材料則不必加熱,也不必加黏結劑,但在粉碎粉碎顆粒需要細小,成型壓力需要大,滾筒擠壓式小顆粒成型實際就是這種類型。
(轉載請注明:富通新能源顆粒機
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