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市西豐縣雙豐生物質能源專業合作社利用玉米秸稈、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生產加工
生物質顆粒燃料、飼料,讓秸稈成了“搶手貨”,秸稈顆粒機壓制的玉米秸稈顆粒燃料如下所示: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西豐縣天德鎮居民于靜接觸到一個新型產業——生物質能源產業,通過利用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進行粉碎加工,制成生物質燃料和飼料。經過一番考察,于靜與巴艷春、康士福等7戶農戶投資近200萬元成立了西豐縣雙豐生物質能源專業合作社。 在雙豐合作社的生產加工車間里記者看到,粉碎后的秸稈經過機器設備的“吞吐”,變成了一個個圓柱形的壓塊。“這就是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成品。”于靜隨手拿起一塊兒成品說:“這是玉米秸稈做的生物質顆粒,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儲存和運輸。別看它瞅著不咋起眼,熱效率高、燃燒率高,含硫量卻只有0.5%以下,基本實現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合作社成立后,鼓勵農戶以價值500元的秸稈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社員可以將剩余的秸稈賣給合作社取得一份收入,到年終結算時,合作社還會根據加工生產產品的利潤對社員進行“盈余返還”,股金也會有分紅。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入社成員330戶,并帶動遼吉兩省秸稈農戶2253戶,社員平均每年靠秸稈增收850元。
于靜介紹,天德鎮土地面積有10萬畝,按每兩畝半地出1噸秸稈計算,全鎮可年產秸稈4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燃燒率能達95%以上,剩余的5%灰份可以回收做肥料,可以達到‘秸稈-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環,同時也實現了變廢為寶、節能減排、助農增收的多贏模式。”于靜說,“合作社已經從最初的一個加工基地發展到13個加工基地,13條顆粒生產線,產品遠銷到韓國及浙江等地。今年,我們正在籌建一個4000平方米的原材料及產品儲備庫,擴大生產,爭取以后實現年生產量達到10萬噸的目標。”(轉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轉載請注明:富通新能源顆粒機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