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顆粒飼料以其眾多優點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但在飼料生
產中,顆粒飼料質量問題仍很常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廠家對顆粒飼料的制粒機理及其影響因素缺乏深入的研究。
國外針對環模顆粒機制粒機理的研究很多,也很全面,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都處于保密狀態。目前,國內環模顆粒機機理研究很少,缺乏對制粒過程全面系統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有: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鐘啟新和齊廣海從物料特性和粉狀物料之間的作用力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制粒機理,并結合試驗,分析了影響制粒過程的物料特性因素和環模、壓輥的結構參數。南京農業大學的李忠平教授對制粒過程中飼料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進行了探討,指出正確認識這些變化,對合理選擇制粒參數,提高飼料產品質量,免除不必要的損失,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競爭能力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如今通常把制粒室內分布的物料層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供料區、變形壓緊區和擠壓成形區。重慶通威飼料有限公司的田鵬飛發現供料區內物料層厚度發生變化時,變形壓緊區和擠壓成形區的長度也會發生變化,分析了供料區內物料層厚度存在一最佳值,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環模顆粒機的生產效率。粉狀物料特性,如泊松比、摩擦系數等,對環模顆粒機環模孔中的軸向擠壓力和環模孔壁與物料的摩擦力大小的影響較大;而環模孔長徑比也會對軸向擠壓力和摩擦力的大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針對不同特性的物料時,應該設計出不同長徑比的環模。鄭州大學的孟令啟等對環模和壓輥系統進行了設計,詳盡闡述了設計方法、機理、過程及一般原則,從而使環模和壓輥系統設計有
一定的規律可循。當壓制不同物料時,需要對環模顆粒機的主要參數進行分析與設計,主要包括環模的轉速、尺寸、環模孔的結構等。
1.2,3環模顆粒機性能國內外研究現狀
環模顆粒機性能主要從制粒質量、生產效率、環模使用壽命和顆粒機能耗四個方面來評價。目前國內的環模顆粒機性能仍然存在制粒質量差,生產效率偏低、使用壽命很短以及能耗偏高等缺陷,這極大地限制了國內環模顆粒機技術的發展。相關的研究現狀如下:
在制粒質量方面,研究表明,飼料顆粒的性能可隨顆粒質量的改善而得到提高。影響顆粒質量的幾個因素及比重分別為:配方40%、粉碎粒度20%、調質20%、環模工藝參數15%、冷卻干燥5%。通過對干燥的與脫水的苜蓿草在相同的調制水分與溫度下進行的顆粒質量對比試驗,可以看出物料特性對飼料顆粒質量的影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壓制成形的飼料顆粒會出現粉化率高的現象。研究表明,控制制粒過程中的粉化率的關鍵在于制粒前處理、環模顆粒機的工況以及制粒后處理。而環模的結構參數對環模顆粒機的制粒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加工配合飼料多選用圓柱形模孔的環模,但是如果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高,環模的環模孔為外錐形孔,可以起到緩壓的作用。環模的孔徑與環模孔的長度之比稱為長徑比,長徑比是一重要的結構參數,一般孔徑大者開孔
率高,環模孔厚度小,顆粒硬度小,制粒質量差。增大環模孔的厚度,可以增加顆粒的硬度,但是制粒產量相應減小,研究表明,4.00mm的環模孔徑。谷物類含量高的飼料深徑比為9.5~12.5,熱敏該飼料深徑比為4.8~8.0。過世東教授在對大豆皮制粒的研究中,指出了長徑比對顆粒飼料的硬度、粉化率的影響程度較水分和顆粒粒度要弱。提高飼料顆粒質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優化環模顆粒機的工藝參數來提高制粒質量。

環模是環模顆粒機中一項成本昂貴的易損件。如何減少和改善環模與壓輥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是降低飼料加工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研究環模失效的原因,改善環模的使用條件,對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降低能耗(制粒能耗占整個車間總能耗的30%~35%),減少生產成本(環模損耗一項費用占整個生產車間的裝修費25%~30%以上)等方面影響極大。在顆粒飼料生產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環模顆粒機環模模孔堵塞的情況,如不及時正確地加以處理,不但會影響生產效率和制粒質量,還會降低環模的使用壽命,產生環模堵塞的原因與粉狀物料特性、調質、環模與壓輥的間隙等有關。環模使用壽命的長短首先取決于環模生產廠家的制造質量,但是有關正確操作的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新環模使用和1日環模修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環模的使用壽命,增加企業效益。
國內的顆粒機與國外相比而言,還有相當的技術上的差距,其中環模能耗問題尤為突出,如何降低環模顆粒機能耗,降低生產成本已成為現如今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謝正軍等對制粒影響因素的研究中發現原料被粉碎得越細,表面積就越大,水熱處理時,易吸水吸熱,易壓制成形。但過細的粒度會使物料的摩擦系數減小,影響攫取角,即會降低制粒產量,也會增加粉碎電耗;粒度過大,不利于水熱調節,制粒質量差,還會增加模輥的磨損和顆粒機的能耗。Rolfe,L.A.則指出隨環模轉速的增高,擠壓力會減小,但是比機械能會增加,顆粒溫度會升高,環模顆粒機能耗也會增加。一般情況下,環模孔直徑小的環模,應采用較高的線速度,而環模孔直徑大的環模則應采用較低的線速度。環模的線速度會影響制粒的效率、能耗和顆粒的堅實度。在一定范圍內,環模的線速度提高,產量增加、能耗提高,顆粒的硬度和粉化率指數上升。粉碎粒度越細,熟化時添加的蒸汽越多,造成能耗和電耗越大;反之,粒度越粗,能耗和電耗越小。
此外,謝正軍展望了未來新型環模顆粒機,新型顆粒機環模和壓輥采用高耐磨材料,使用壽命達到5000t以上,且環模和壓輥的使用壽命應該相同,保證環模和壓輥的磨損一致和顆粒質量的穩定。環模和壓輥的直徑、環模孔結構參數可調,以適應不同配方和物料的需求。模輥間隙應該可自動調節,以保證最佳制粒效果。
1.3研究內容及方法
1.3.1研究內容
1.3 .1.1環模顆粒機高效制粒機理的研究
制粒技術起源于國外,國外畜牧業較發達的國家對制粒機理的研究較為全面和深刻。而國內制粒設備大都是購買國外相關產品進行變型設計的產物,缺乏自主創新。國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處于保密狀態,國內研究院所和企業在對制粒過程的研究中,很多部分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本文有必要針對環模顆粒機的制粒過程與機理進行研究,分析制粒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為提升環模顆粒機整體性能奠定理論基礎。
1.3.1.2環模顆粒機環模和壓輥結構參數的優化
環模顆粒機中,環模和壓輥是最重要的工作部件和磨損部件,其性能和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顆粒機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環模的結構參數對制粒過程的影響很大,一個性能良好的環模設計時應考慮到環模的選材、直徑、壓縮比、模孔形狀、開孔率、環模厚度、有效長度、模孔的排布方式等因素。通過優化環模和壓輥的結構參數,對提升環模顆粒機的整體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1.3環模顆粒機能耗分析研究
環模顆粒機能耗問題一直被很多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所忽視,制粒能耗在制粒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耗過高制約了企業的生產效益。因此,有必要通過理論分析與工藝試驗來研究環模顆粒機能耗影響因素,為實現節能降耗提供依據。
1.3.2研究方法
1、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論分析。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參考文獻,總結環模顆粒機機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找出制粒過程中被忽視的,但是對制粒過程有較大影響的因素,深入分析環模制粒機理。
2、應用先進的數值模擬技術與優化技術進行分析與優化。應用ANSYS進行結構分析;應用LINGO進行環模與壓輥的優化;應用Labview對振動加速度進行分析。
3、開展必要的工藝試驗。通過試驗研究,驗證理論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