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飼料是一種由全價混合粉料或單一原料(如牧草、餅粕等)經擠壓作用而制成的粒狀飼料。顆粒飼料雖然制造成本較高,但是經過大量的畜禽飼養試驗,證明它的飼養效果好,經濟效益明顯。近年來,隨著飼料工業的飛速發展,顆粒飼料已逐漸被廣大養殖戶所接受,用量有繼續增長的趨勢。顆粒飼料的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早在1992年Reimer就曾報道了影響顆粒飼料質量的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其中飼料配方占40%、粉碎粒度占20%、調質占20%、
環模規格占15%、冷卻干燥占5%。可見飼料原料的選擇對顆粒飼料的質量影響最為重要。

1、顆粒飼料的特點
顆粒飼料具有廣泛的適用性。飼喂顆粒飼料可以顯著改善畜禽的生長性能,這主要是由于顆粒料有以下優點:①縮短動物采食時間,并可避免動物挑食;②制粒工藝使飼料各組分的相對比例固定,可降低飼料組分分級;③在調質過程中,約90%的沙門桿菌被殺滅,飼料不易霉變、生蟲。④制粒過程中的水分、溫度、壓力三者綜合作用使飼料組分熟化,利于動物消化吸收,提高了消化率,改善了適口性。⑤在制粒機擠壓作用下,飼料顆粒相互黏接,飼料密度提高,易于包裝、運輸。⑥可以對飼料配方優化組合,既保證了飼料的全價性又降低了成本。⑦飼喂方便,節約勞動力。⑤顆粒飼料的表面光滑,流動性好,便于貯存。
顆粒飼料也存在著一些缺點,主要是成本高,而且在加熱、擠壓過程中一些營養成分會有損失。這就需要在生產的過程中控制好相關因素,從而保證顆粒飼料的質量。
2、影響顆粒飼料加工質量的因素
影響制粒的因素很多,包括物料、設備、操作及其綜合作用的影響。
2.1飼料原料物理性質的影響
2.1.1 粒度很多研究表明,壓制不同直徑的顆粒飼料制品,應采用相應的原料粒度,一般豬料通過3.0~3.5mm圓孔篩,雞料通過4mm圓孔篩。總的來說,飼料粒度分布基本均勻和粒度大小恰當的料群,其顆粒制品的外觀質量就好,產量可增加10%~15%。
2.1.2雜質飼料中雜質(如鐵)不僅會加劇機械設備的磨損,還會在成品中殘留,影響飼料的品質。生產工藝中,要求原料在進入制粒機前必須經過初清篩和除鐵雜。
2.1.3其他原料的容重、水分、溫度也會影響制粒。一般容重大的物料比容重小的物料容易成型,而且產量高,能耗少;用蒸汽調質的粉料比用冷水調質的粉料產量高,硬度大,堅實度高;冷水調質的粉料所制成的顆粒水分含量高、粉化率高,易發霉、破碎。
2.2飼料原料化學性質的影響
2.2.1淀粉淀粉對制粒的影響受溫度和水分的制約。淀粉在水和熱作用下發生糊化,具有較強的黏著性,易成型。如果制粒條件不好,這種黏著作用就小,甚至變得脆而易碎。此外,還與淀粉的種類有關,如大麥、小麥的淀粉黏著性比五米、高梁的黏著性好,這除了與各種淀粉的結構、性質有關外,還與粉碎粒度有關。因此,在用玉米、高梁作為主要原料時,制粒前粉碎粒度要小。
淀粉含量高的飼料,飼料的密度大,易于制粒,但淀粉含量高的飼料往往蛋白質含量低,影響制粒的性能。
2.2.2蛋白質蛋白質具有熱塑性和黏著性,蛋白質含量高的原料生產出的顆粒質量較好。天然蛋白質在溫度、水分作用的條件下變性,塑性較好,增加了物料間的黏著性,故壓粒質量和產量都高。
2.2.3脂肪脂肪具有潤滑作用,能減少物料通過模孔時的摩擦阻力,延長顆粒機環模壽命,同時降低能耗和提高產量。添加量一般以1%~3%為宜,如需大量添加時,可采取在混合機出處添加全量的30%,制粒后外涂70%的方法。添加量超過3%.會起松散劑的作用,導致顆粒飼料硬度低、粉化率高。如果選擇一些物料作為油脂的載體,如大豆、菜籽等,就能添加較大劑量的油脂,且不會影響顆粒的硬度。
2. 2.4纖維纖維本身無黏著性,但原料中含有適量的纖維可起黏著作用,有利于制粒。由于纖維物質的摻入,制粒時通過模孔的阻力增大;可以生產出硬度較大的顆粒;但如果摻人量過多,阻力過大,產量會減少,而且顆粒機環模容易磨損。
對于壓制臺纖維多的物料,如米糠和葉粉顆粒,由于內部松散多孔,應采用水分12%~13%、溫度55~60℃制粒為宣;若水分高、溫度高,則顆粒出模后會迅速膨脹而開裂。
2. 2.5糖蜜為增強適口性和提高飼料能量,通常在原料中添加適量糖蜜。但添加過多則易使顆粒軟化、破碎。同時,糖蜜含量高的飼料對蒸汽調質有影響,因為高糖蜜的飼料制粒時只能添加一點或不加蒸汽;
2.2.6熱敏性物質熱敏性物質(蔗糖、葡萄糖、脫脂奶粉、乳清粉等)經水熱處理后,黏著性變高,使顆粒硬度提高,粉化率降低,但加熱過度時易焦化,黏度增大易堵塞環模孔而阻礙生產。在這種情況下應控制蒸汽添加量。
2.2.7黏著荊如果飼料配方中淀粉、蛋白質、粗纖維或其他具有黏著作用的成分不足,這就需要另外添加一種黏著劑,使顆粒達到希望的結實程度。常用的黏著劑有膨潤土、動物血粉、糖蜜等。添加黏著劑可減少制粒過程中的粉塵損失,減少制粒后的破碎,提高制粒成型率、顆粒硬度,增加顆粒牢固度。
2.3水分、蒸汽、調制時問的影響
2.3.1水分為保證顆粒的質量,物料水分要有一定限制,水分分為原料本身臺有的和添加的兩種。一般物料總水分以16%~18%為宜,最佳入模溫度為75~90℃。較高的人模水分會使物料易于通顆粒機環模孔,而不能很好地受到擠壓,從而達到緊密狀態;過高的含水量還會使顆粒出模時夾雜的粉料較多,或者顆粒松散,甚至停止出料。若水分太低,勢必要添加更多的蒸汽;較低的入模水分還會使物料中淀粉糊化時吸水不足,而使內部相互黏著性差。
當物料的水分含量超過一定數值時,水分將以自由態的形式存在(通常稱為自由水)。適量的自由水分附著在顆粒表面形成水膜,可以減少物料通過模孔的摩擦阻力,延長顆粒機環模的使用壽命;它能水化天然黏著劑,有助于改善制粒質量。但是自由水分含量不宜大于6%,否則顆粒將變得過軟,壓輥容易“打滑”,難以通過模孔:反而會降低產量和質量。
2.3.2蒸汽調制的主要內容是添加適量的蒸汽。加入蒸汽過多,會使物料變得過軟,易堵塞模孔;蒸汽不足,會使物料糊化度差,難于成型。通常畜禽配合飼料調制蒸汽添加是進料量的3%~6%,一般按物料的5%來計算所需蒸汽量。
2.3.3調制時間在一定的范圍內,調制時間越長,原料熟化度越好,淀粉糊化度、黏著性越高,顆料質量就越好。調制的理想時間以10~30s為宜,如果想進一步提高調制溫度,可將調制時間延長到45~60s。
2.4顆粒機環模與壓輥的影響
2.4.1顆粒機環模 顆粒機環模越薄,顆粒越軟,但產量較高。此外,顆粒機環模孔徑越小顆粒硬度越大,但產量較低;顆粒機環模孔徑越大顆粒越軟,但產量較高。
顆粒機環模速度要適當,速度過高,有可能使原料中斷,形成斷層,不能連續壓粒;速度過低,物料在壓粒室內累積多,產量下降,顆粒堅宴度降低。
2.4.2磨輥間隙一般要求輥模間隙為0.1~0.4mm,壓制草粉顆粒時宜采用0.5mm的輥模間隙。
2.5冷卻器的影響
冷卻器的效率對顆粒質量影響很大,冷卻時應當保證足夠的風量,冷空氣穿過的物料層應均勻;顆粒與冷空氣有足夠的接觸時間。
制粒機壓出的顆粒溫度大約在65~100℃,水分含量13%以上,需對顆粒產品進行適當冷卻。據陸勤豐報道,冷卻時間一般取5~25s為佳。
冷卻時間與顆粒大小及其成分有關,顆粒中脂肪含量越高,顆粒冷卻越困難;另外在制粒后噴涂脂肪時,包在顆粒表面的脂肪層也會使顆粒中的水分難以排除。因此,制作脂肪含量高的顆粒飼料時冷卻時間應相應延長。
2.6物料流量的影響
物料流量要適中,不要怨大忽小。進料速度快則產量大,但原料中淀粉加熱糊化對間短,致使黏著性下降,耐水性差;降低進料速度,延長粉料加熱時間,可使淀粉充分糊化,顆粒料的耐水性提高,但產量降低,影響生產效率。
3、小結
成品顆粒飼料可以為動物提供全價的營養,是動物的美食,但顆粒飼料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是藤料的理化性質,如調制工藝過程中水分、蒸汽、調制時間、顆粒機環模與壓輥、冷卻器、物料流量。在顆粒料的制作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把影響因素限制到最小。
(轉載請注明:富通新能源顆粒機
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