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算了一筆賬,全國分散居住2億人中,保守估算也有6500萬戶,若都能替換為高效低排放爐具,戶均一年可節約0.5噸標準煤,全國一年就可節約標準煤32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450萬噸、二氧化硫78萬噸、氮氧化物22.75萬噸。
通過提高爐具能效,配套使用潔凈型煤和
生物質成型燃料,從而實現“以煤減煤,以柴代煤”,應該是改善我國分散采暖污染的重要舉措。

解決農村炊事采暖煤煙型污染問題,只靠爐具技術創新還不夠,關鍵是要少燒煤、燒好煤,使用潔凈煤或生物質成型燃料。建議政府加大對“一低兩高”(低熱值、高硫分、高灰分)劣質煤流通銷售的控制,減少劣質煤及散煤在農村的使用。
在一些禁止燃煤地區,生物質鍋爐已被廣泛應用到服裝加工、化工、食品等行業,以及農村養殖、種植業等領域。一些小區集中供熱、工廠供熱供氣實現合同能源管理,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燃煤。
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低效燃煤和生物質散燒排放的污染物占霧霾主要組成物總量的25%以上,對于城市而言,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各地大氣治理向縱深發展,治理農村高硫煤散燒污染也成為重要內容。

大氣污染 農村包圍城市
城市PM2.5污染的一半來自城區以外,很大比重來自中小型燃煤鍋爐和生物質散燒
清華大學教授楊旭東表示:“農村的PM2.5污染很厲害,包括燃煤在內的農村能源粗放利用方式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會影響城市的空氣質量”。
調研發現,目前我國農村炊事用能出現多元化,炊事家電產品普及較快,但是采暖使用低效爐具、小鍋爐和“土暖氣”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而且以燃燒廉價劣質煙煤為主,不但造成能源浪費還嚴重污染當地環境。雖然農村戶均采暖燃煤量不多,但是面廣、用戶多而分散,治理管理難度較大。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能源資源分布不同,郝芳洲認為,是走“以煤減煤”的路子,還是走“以柴代煤”的路子,要根據各地資源狀況,因地制宜。
“以煤減煤”是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推廣使用高效低排放半氣化燃煤爐具,淘汰低效直燃式高污染爐具,通過提高熱效率,減少用煤量,從而實現減煤。
“以柴代煤”是在薪柴、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推廣使用高效低排放半氣化生物質爐具,淘汰低效直燃式生物質爐具,并配套使用薪柴、秸稈成型燃料等生物質,替代煤炭。
煙煤可以利用好
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爐具節能環保性能,做到燃燒不冒黑煙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冬季需要采暖的人口超過7億,其中至少有2億人相對分散居住。我國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現狀決定了燃煤中小型鍋爐、爐具將長期存在。
由于中小型燃煤鍋爐、爐具大多缺乏專業管理,存在設備和系統設計不科學、運行情況復雜不穩定、燃煤混亂等問題,其高污染、低效率問題十分突出。
解決農村炊事采暖煤煙型污染問題,只靠爐具技術創新還不夠,關鍵是要少燒煤、燒好煤,配套使用相適應的潔凈煤或生物質成型燃料。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從源頭做起,加大對“一低兩高”(低熱值、高硫分、高灰分)劣質煤流通銷售的控制,加強監管,減少劣質煤及散煤在農村的使用。同時,加大對優質煤、潔凈煤的扶持推廣力度。
據悉,京津冀地區已開展試點示范。2013年,北京市開始實施“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淘汰低效高污染爐具,配套使用潔凈型煤。
發展生物質燃料“以柴代煤”
專業開發企業越來越多,形成新的產業鏈;建議國家在財政、稅收、電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
解決農村采暖污染問題的另一個途徑是“以柴代煤”。據介紹,以薪柴、秸稈等加工成的生物質成型燃料具有低灰、低硫的特點,燃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煙塵、SO2和NOx排放量低,并能實現CO2的零排放。
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北省規劃2014年~2016年將累計推廣130萬戶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燃燒秸稈生物質燃料1000萬噸以上。經計算,可實現替代標準煤500萬噸以上,減排二氧化碳13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0萬噸,減排煙塵8萬噸。
據專家介紹,河北省如果用全省一年生產秸稈的45%來生產成型燃料,完全可以替代1400萬噸標準煤,可以滿足全省全年炊事和采暖總消能的60%以上,能夠基本滿足采暖。國內大部分省有秸稈、樹皮、鋸末、樹枝、甘蔗渣等資源,具備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條件。
而國家相關部門在全國實施的“退耕還林農村能源項目”,在西部藏區實施的《一灶一爐》溫暖工程,以及遼寧、河北、江蘇、四川、青海、貴州等省,連續多年推廣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都取得了明顯節能減排成效。
在一些禁止燃煤地區,生物質鍋爐已被廣泛應用到服裝加工、化工、食品等行業,以及農村養殖、種植業等領域。一些小區集中供熱、工廠供熱供氣實現合同能源管理,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燃煤。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生物質成型燃料
http://m.ac12313.com/swzrlsl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