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裝不起
"這東西好使,點火就著,不冒煙、來熱快"曲周縣槐橋鄉崔趙莊村的劉玉生,對生物質燃料爐贊不絕口。
"你咋不說用起來還貴呢?"來他家串門的一個鄰居說,河北薪火新能源科技公司在他們村推廣生物質燃料爐時,現場演示了種種好處,還承諾頭兩年買生物質燃料給很大優惠,他也心動過。但考慮到這種優惠不會太長,盤算了一下實際成本,最終還是沒有安裝。
這位村民算了一筆賬:"生物質燃料爐市場價1200塊錢,燃煤爐則是800塊錢;一噸生物質壓塊市場價500多塊錢,比八九百塊錢一噸的標煤便宜很多,但又比一噸400多塊錢的散煤貴百來塊錢。時間長了,多不少錢呢。"這位村民說,"咱都是種地的,賺錢不容易,平時一分一毛都得精細著花。"
"現在廠家對購買生物質壓塊的優惠取消了,可煤價一個勁兒地跌,算來算去,還是燒煤便宜。"劉玉生說,他們村200來戶,有90多戶安裝了生物質燃料爐,現今兒有好多戶都改回燒煤了。
近年來,曲周縣在崔趙莊等5個村推廣生物質壓塊采暖爐,效果都不太理想。
"成本高,是新能源推廣難的主要原因。"曲周縣新能源辦公室主任李春祥說,在新能源采暖方式中,生物質壓塊采暖算是最便宜的一種,不算爐具的話,一個采暖季使用的生物質燃料,也就比燒散煤貴幾百塊錢。"可是,只要有更便宜的選擇,老百姓就不愿意使用生物質壓塊。"李春祥說。
推廣生物質壓塊遇到了阻力,那么,在推廣地源熱泵、太陽能采暖方式中,情況又如何呢?
南皮縣馬四撥村馬寧家是該縣農村第一批使用地源熱泵系統的農戶。他家有5間房,面積有130多平方米,用的是最小型的地源熱泵系統。"總共花了四五萬塊。"馬寧說,"但用起來比較省錢。以前燒土暖氣,一冬下來,怎么也得3噸多煤,差不多4000塊。用地源熱泵供暖,一個冬天電費也就2500多塊,屋里也比較暖和;夏天只開水泵,不用機組制冷,屋里溫度就能降到22攝氏度,也費不了多少錢。"
青龍祖山鎮牛心山村的村民張立東,在自家200平方米的新家,安裝了"四位一體"太陽能多功能互補采暖系統。這套系統由太陽能熱水供暖、集熱墻熱風供暖、隔熱保溫材料、節能爐四大系統組成。"總共花了三萬多塊,貴是貴了點,但運行起來不怎么花錢。白天有陽光的時候,光是靠集熱墻的保溫作用,就能使室溫上升4℃至6℃。"張立東說。
地源熱泵和太陽能采暖方式,前期投入較大,但后期運行成本低。但是,幾萬元的前期投入,仍然讓大多數農民難以接受。幾年來,在這些地方試點推廣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點。至今,南皮縣只有60多戶村民安裝了地源熱泵系統,而青龍只有15戶村民安裝了"四位一體"太陽能多功能互補采暖系統。"這么高的安裝費,在農村都能蓋幾間房子了。能安得起的人,不是做買賣的,就是有孩子在城里上班給裝的。"一些村民說。
不認識,難接受
河北薪火新能源科技公司在曲周縣4個村推廣生物質燃料爐,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村民沒有充分認識生物質壓塊的好處,還是存在‘煤依賴’思想。即便我們大力宣傳鼓動,他們也不愿嘗試新東西。"公司總經理謝志峰說。
謝志峰講了一個故事。推廣時,有個老人對生物質燃料爐很好奇,問:"這也燒煤嗎?"謝志峰說:"不燒煤,就燒秸稈壓塊。"老人看著長條狀的秸稈壓塊,質疑這好像是木頭,真能頂煤嗎?謝志峰解釋,這是將秸稈通過高溫高壓壓縮而成的,熱量不比煤少。老人咕噥著說,不會是騙錢的吧,搖著頭就走了。后來,隨著一批生物質燃料爐的投入使用,這種質疑才少了。"不過,現在又有人懷疑我們會在壓塊中摻雜沙子和泥土。"謝志峰苦笑著說。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對于自己不了解的新事物,人們往往會抱著懷疑和排斥的態度。在農村,由于經濟落后、信息閉塞,農民害怕上當受騙,對新事物敬而遠之的問題更加突出。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和示范力度,逐步提高人們的認識。"李春祥說,為了使廣大老百姓認識生物質壓塊采暖的益處,今年10月底和11月初,他兩次帶隊去了白寨鄉王村,向村民現場講解相關知識和帶來的好處。
"村民看稀罕的多,真正安裝的少。"李春祥說,"有些村民還是愿意燒煤。我們就給他們講,現在有些煤煙塵多,氣味嗆人,還容易煤氣中毒。但多數老百姓說,都這么多年了,一直在燒煤取暖,平時多注意就不會有事了。可惜的是,不管怎么宣傳,老百姓還是不愿意接受。"
跟生物質壓塊采暖爐比,"四位一體"太陽能多功能互補采暖方式結構較為復雜,技術性強,讓村民了解起來更困難。秦皇島市新能源辦主任劉愛民說,他們曾為感興趣的村民舉辦了相關技術和知識培訓,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培訓結束后,還收集了村民的書面建議和意見。沒想到,一名老人問:火炕怎么弄?搞得他們哭笑不得。
"現在農村老人和婦女多,他們知識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很大。有些在城里上班的年輕人,非常想為在農村的父母改善采暖條件,但由于老人不了解、不接受,最后不了了之。"劉愛民說。
在生物質燃料爐推廣整體不理想的情況下,曲周縣的王莊村卻一枝獨秀,全村150戶家庭中已有119戶安裝了生物質燃料爐,有望在幾年內成為曲周首個告別煤炭的村莊。
"我們信任中國農大,要不我們才不用生物質燃料爐呢。"王莊村首批安裝生物質燃料爐的王銀芳說出了原因。
原來,由于治堿,曲周跟中國農大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國農大教授石元春的牽頭下,當初的治堿重點村王莊成為中國農大生物質壓塊燃料的推廣基地。中國農大聯系廠家,為村民提供500元一臺的優惠爐具,還幫助村里建起了生物質壓塊加工廠,并積極宣傳新能源的諸多益處。
"不用不知道,用起來才知道,這東西很好使,屋里的溫度比燒煤還高五六攝氏度呢。以前,小麥、玉米、棉花秸稈都覺著沒用了,不是堆在街里,就是在地里燒了。現在好了,都賣給加工廠了,一噸100多塊呢。"王銀芳說。
"王莊村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農民不愿用新能源,除了成本高外,深層次原因就是對新能源的不了解。"李春祥說,"只有進一步加大宣傳、試行、推廣力度,讓村民充分了解新能源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好處,才能有效改變農村傳統能源結構。"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秸稈壓塊機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