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輥的轉速是影響壓輥耐磨性的重要因素。為追求生產率,當初壓輥的設計轉速都比較高,一般為200~300 r/min,套筒式和分體模塊式環模又采用了窄形壓輥,更加快了壓輥的磨損速度,即使在壓輥的外緣結構和材料方面采取了諸多耐磨措施,壓輥的使用壽命仍不足100 h,磨損后的壓輥外緣形式見圖6.13。作者分析認為,壓輥的轉速越高,產生的切向力越大,正壓力越小,合力方向越偏向切向力方向,偏磨損越嚴重。生產實踐驗證了這一結論的正確性:在保持生產率不變的情況下,壓輥轉速降為50~100r/min時,成型能耗可降低30%~50%,成型腔偏磨損和壓輥磨損都會顯著減輕。
壓輥與環模之間的間隙稱為模輥間隙,它不僅影響壓輥和模孔的人口耐磨性,而且影響生產率和能耗。模輥間隙過大時,模孔口處的物料容易從擠壓區滑脫,使成型效率降低。壓輥間隙越大,上述作用越明顯。模輥間隙過小時,摩擦力增大,壓輥和環模端部磨損加大,溫度過高,能耗增加。另外由于單位時間內原料喂入量少,生產率降低。
設計時,模輥間隙應根據壓輥的轉速來確定。壓輥的轉速高,模輥間隙應盡可能地選小一些,顆粒成型的模輥間隙一般為0.8~1.5mm,棒(塊)成型的模輥閭隙可適當選大一些。壓輥轉速為50~100r/min時,模輥間隙可選擇3~5mm。模輥間隙小,產生的轉動力矩也小,可降低電機負荷,提高生產效率。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磨損原因模輥間隙會變大,還應增設間隙調節裝置,用于調節模輥間隙。
為提高壓輥的使用壽命,壓輥材料的選用非常重要。窄形壓輥可將壓輥加工成組合式壓輥結構,增設壓輥齒圈,齒圈部分的材料單獨選擇,單獨加工,磨損后單獨更換。壓輥母體材料性能不必太高,原則上不更換。齒圈可采用軸承鋼、模具鋼或調質鋼堆焊修復。
(轉載請注明:富通新能源顆粒機m.ac123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