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秸稈”,從編草繩到織草毯
“上周已在棲霞區龍潭街道上了一條秸稈草毯加工線,下周還要在江寧、溧水再上兩條線。”昨天,剛與棲霞、江寧、溧水3個區簽下秸稈草毯加工項目合作協議的上海辛眾經貿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秘俐俐告訴記者,這幾天龍潭街道的稻農收完水稻后,都自己把秸稈運過來賣給他們,每噸500—700元,如果在家等秸稈經紀人上門收,每噸只能賣350—400元。
秸稈草毯項目是我市今年新引進的秸稈利用加工線,秘俐俐介紹,這些秸稈草毯可用于城市綠化草坪、屋頂綠化、河道護坡綠化、礦山宕口復綠、沙漠復綠等栽植綠色植物的基底,生態環保,未來市場“錢景”廣,僅龍潭這條線一年能吃掉5000噸秸稈。
“廠里40多臺秸稈草繩編織機都讓村民搬回家了,誰家開鐮收割就自己把秸稈運回去編,我們負責賣。”10月26日,記者來到高淳椏溪鎮韓橋村村民芮友國辦的秸稈草繩編織廠,偌大的廠房里只有三四名村民在編草繩(如圖 本報通訊員 高曉平 本報記者 吳彬攝)。“村民自己在家編,秸稈收運難題也解決了。”有多年秸稈利用經驗的芮友國說。
“土氣”的秸稈利用玩出高科技
麥田、稻田里的“土氣”秸稈,在南京的利用已玩出高科技,南京工業大學的秸稈生物天然氣利用就是其中一例。“我們將秸稈等廢棄生物質,通過轉化技術制成清潔能源。”負責該項目的南京工業大學生命與制藥工程學院專家介紹,這是一項市場化潛力巨大的新能源技術。
“目前包括北京化工學院、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院校,都在廢棄生物質轉化生物天然氣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但南工大是首家實現項目中試的。”該校生命與制藥工程學院專家說。在南工大浦口校區,“生物天然氣示范工程”正在努力推進,一旦全面實施,可年消化周邊農村秸稈2000噸,產生車用生物天然氣36萬立方米。
“把秸稈經過秸稈壓塊機壓成塊,做成生物質顆粒燃料,區里燃煤鍋爐改造項目都用得著。”六合區龍袍街道與徐州綠能公司聯手成立的恒潤秸稈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昨天在秸稈壓塊加工生物質燃料現場告訴記者,這個加工廠一年可收秸稈5000多噸,不僅周邊村子的秸稈能全吃掉,其他鎮的秸稈也可以運過來加工。區里和鎮上都有燃煤鍋爐改造項目,他們正在和項目組聯系,為秸稈生物質燃料找下家。

“拉回去做鴨舍墊料便宜又好用。”這幾天,高淳古柏鎮的30多戶養鴨大戶全忙著在各農戶稻田里收運秸稈。早在秋收前,這些養鴨大戶就和鎮上的韓村、戴家城等村子的稻農們簽好了協議,全鎮有8000畝稻田秸稈被養鴨大戶們“承包”。
用秸稈做墊料、肥料、基料,現在南京各涉農區都有項目,做出來的基料、肥料等也很搶手。棲霞區八卦洲的南京明珠飼料有限公司把秸稈降解加工成有機肥料,現在1年能收儲秸稈3.6萬噸,“這些有機肥已列入省肥料推廣和補貼目錄。”該加工廠負責人說。在高淳區南京高固食用菌科貿有限公司,用秸稈做基料培育食用菌現在已成為當地熱門產業,每年消化掉的秸稈有1.2萬多噸。
在六合區馬鞍街道,今年秋收前,不少奶牛、鹿等反芻動物養殖戶已搶著和金泰高能飼草飼料有限公司簽下了秸稈飼料“周公草”供貨協議。公司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他們每年“吃掉”約3萬噸秸稈,可直接減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排放2.6萬噸,減少碳排放約0.7萬噸。公司與農戶簽訂秸稈供應訂單,農戶每畝可增收150元以上,當地農民整體創收約600萬元,廠里加工秸稈飼料需要人手,也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難題。
轉載請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秸稈壓塊機m.ac12313.com